北京的砖雕精品

在陕西省岐山县凤雏村, 1976 年考古人员发现了周早期砖木结构的建筑遗址,这说明公元前 800 多年前,我国就有了人造建材——砖。到了的“秦砖汉瓦”时代,这种人造建材已经普及地用来建造长城了。尤其是到了汉代,“创世纪”的耶酥还没降生,我国的“画像砖”已经满世界都有了。北京的砖雕,自金、元时代就遍及北京城了。到了清代,砖雕艺术已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一走进皇家园林颐和园的大门,游客就能看到两座砖雕大影壁。这是我国独有的建筑形式,据说影壁始于宋代,是有浮雕的墙壁。迷信的说法影壁是“辟邪”和“聚气”用的。其实,它只是装饰性很强的建筑小品。在颐和园的这两座砖雕影壁墙上,游客可以近距离地欣赏“中心花”和有四个“岔角”的砖雕艺术品。影壁上的砖雕盘龙,只有皇家才有权使用。民间只能用花草图案。


图 01
高浮雕的“中心花”是砖雕艺术精品,三条盘龙穿行于云间,中者龙头飞腾欲出,生动活泼。


图 02圆形“团龙”山花砖雕。火焰宝珠是修缮时后装的“软花活”。

 

  砖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按传统做法,砖雕分“硬花活”和“软花活”两种。“硬花活”是用錾子在青砖上进行平雕、浮雕、透雕精心加工而成的。“软花活”是用七成白灰膏三成青砖面,加少量青灰浆调制后,再进行堆、镂的。在颐和园砖雕影壁的盘龙图案下方,我们所看到颜色较深的“山石海浪云纹”的雕件,就属于修复时后配的“软花活”。因青砖易碎,所以在砖上雕刻的难度比石雕还难。因而,古代砖雕艺术品也较珍贵。


  北京动物园 原为清代王公贝勒府“乐善园”,俗称“三贝子花园”。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辟为“万牲园”。 北京动物园的门脸为“乐善园”的遗址,虽然是座仿西式建筑,但图案都属传统纹饰。其平浮砖雕的云龙图案和 椀 花结带及芍药花图案等都突出了传统的特色。该门脸为砖雕艺术精品。属于传统工艺的西式建筑。“文革”时被当作“四旧”而砸烂,在改革开放后此门脸是按原样修复的。



图 03
“二龙戏珠”本是传统文饰,而此二龙中间又夹了一对“狮子滚绣球”的图案,颇像西方城徽。

图 04“粉墙龙脊”在南方苏(州)式园林中多见,这种波浪形的砖雕龙脊更较少见,在北京只此一例。

 


图 05“二龙戏珠龙脊”琉璃制品较多,砖雕制品较少。

  清王朝雍正的第五个儿子弘昼建和恭亲王府。清末改为贵胄学堂,民国初年袁世凯将和亲王府改为总统府。府内建筑拆除后,请外国人改建。皖系军阀段棋瑞 1924 年又被奉系军阀推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府执政。现在这座建筑已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其主楼就是集砖雕艺术之大成的青砖建筑。虽然其建筑形式像是模仿西方教堂的式样。但其工艺完全是采用了传统的技法,尤其是砖雕艺术品,更是完全采用了我国民间的手工艺制作。

北京大栅栏的老门脸中,也有一些砖雕艺术精品。这些民国时期的砖雕作品,已经采用了较新的工艺。有些小花饰件是用黄泥在模具里翻出后,像烧青瓦一样烧制而成的。目前,北京砖雕的早期作品越来越少。尤其是胡同里的小规模砖雕艺术精品,因为不属于哪个“文物保护单位”,所以这些文物的保护工作就难度较大。象五道营胡同 55 号院门楼上的砖雕,干脆用木板封死不让人看,这也不是办法。


  清末的古建受西方的影响,吸收了一些“洋”式样。皇家园林圆明园里的石雕建筑“西洋楼大水法”就是实例。皇家如此,民间必有效法。于是胡同里就出现了许多中不中、西不西的砖雕建筑。皇家的石雕大部分采用房山的汉白玉,这种石料不但昂贵,且被皇家独占。民居只能用砖雕来代替。这种传统砖雕工艺和中、西式样的混合,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思想意识的大融合。

 

图 06这座 老 金店是 清末 民初仿罗马式的造型,是以中国的砖雕工艺建造的。砖雕文饰非常精细。

 

图 07民国临时政府主楼拱卷的砖雕文饰为传统的宝相花纹,砖雕技法为平浮雕。

图 08胡同里的门楼拱券,除了“龙门石”为汉白玉其它全部为砖雕。而砖雕的纹饰全部为传统图案。

 


  北京最普及的砖雕艺术品,大部分都在胡同街巷中。胡同里的大宅门和四合院里遍布着砖雕佳作。尤其是门脸上的砖雕,更是花样繁多。北京的大宅门也分三六九等:有广梁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 …… 。广梁大门和如意门的砖雕最丰富。有人称“广梁”为“广亮”,古建专家王其明先生指出:“旧小说《儿女英雄传》上用的是梁”。笔者认为:广梁和金柱是对称的,所以还是称“广梁大门”较为正确。广梁大门中的砖雕以廊心墙上的岔角和中心花居多。其戗檐、盘头、草盘子都为砖雕常品。

 

图 9 正方型的砖雕为高浮雕戗檐,其“增鼓三均五洒”的博缝砖已毁。上方为排山脊前的圭角和 “草纹”盘子。右边是另一家的屋脊,其蝎子尾和草盘子在“文革”中被当做“四旧”曾砸烂过,仔细还能看出是后配的痕迹。

 

图 10广梁大门内的廊心墙,“中心花”和四个“岔角”的砖雕,随处可见。

 

 

 

图 11如意门上的砖雕栏板,下面是砖雕“草弯”文饰。北京的四合院以“如意门”居多。

 

牌楼也是我国所特有的装饰性建筑。 明清时代的商铺门脸,绝大多数是牌楼式的。在生产力相当落后的封建社会,生产和经营基本都是手工作坊式的。“作坊”也有区域坊的概念,所以作坊的门脸必然也承袭牌楼的式样。尤其是前店后厂的经营方式,其店铺的门脸都采用冲天柱式的牌楼就毫不奇怪了。皇家牌楼多为琉璃瓦顶,民间牌楼全部是灰瓦顶。砖和瓦都是我国最早发明的人造建材,制造工艺完全相同。区别只在用途上,砖砌墙、瓦盖顶。但巨大庙堂屋顶的鸱吻,也有砖雕的。其实,瓦件也应该归于砖雕的艺术门类。


图 12北京的许多砖瓦大殿,屋顶上常见的砖雕鸱吻。


图 13北京唯一保存完好的宋代建筑上的砖雕山墙

图 14清代牌楼顶上的 云罐 ( 也叫毗卢帽 ) 和 鸱吻脊兽都为瓦件。

 


  北京的砖塔是砖雕艺术的巨大载体。通州区燃灯塔始建于后周,唐贞观七年( 663 年)重建。广安门外天宁寺塔建于隋代仁寿二年 ( 公元 602 年 ) 。昌平下庄“铁壁银山”脚下的延寿寺塔群建于金代天会年间(公元 1125 年后)。丰台区云岗村金代镇岗花塔。海淀八里庄慈寿寺塔建于明万历四年(公元 1676 年)。还有许许多多密檐式砖塔,都是砖雕艺术珍品。传统雕刻分三个等次:人物为上品,鸟兽为中品,花饰为常品。这些古代砖塔,其塔体是磨砖对缝粘米灰浆砌就,其它构件无论是飞檐斗拱,还是门窗宝座,无不是青灰官砖精雕细刻而成。尤其是砖门两旁的力士,和拱券下的佛像,更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都是上上的绝代珍品。


图 15天宁寺密檐式砖塔拱窗上的砖雕飞龙和佛像。



图 16
天宁寺密檐式砖塔砖雕斗拱和宝顶。


图 17天宁寺密檐式砖塔砖雕塔基,栏板雕刻之细腻不亚于木雕。

图 18砖雕千手佛像栩栩如生。

 


 


图 19 砖雕神兽及宝相花。

 

图 20砖雕菩萨和力士,这种砖雕是“硬花活”和“软花活” 两种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来完成的。


         图 21砖雕门楼                 图 22北京唯一的砖雕方塔

图 23北京的胡同里有各式各样的四合院砖雕门楼更是美不胜收

 

  北京的砖雕艺术品可称的上是分布最广、工艺最精、式样最全。这本是个大题目,在此只能简略地介绍,以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散落在胡同里的砖雕艺术品,只有提高全民的“文保”意识,才是最好的拯救办法。


作者: 韩昌凯 2003 年 2 月 21 日

联系地址:海淀区皂君东里 5 楼 431 号 邮政编码: 100081

电话: 62198370 电子信箱: hanchangkai@chxy.com.cn

•  此文已发表在《北京纪事》 2003 第 7-8 期,刊登后有删节。限于篇幅仍有大量照片没有选用。

 

 
 
长海星缘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