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彩牌楼

  前面已经分别介绍了木牌楼、石牌楼、琉璃牌楼。北京还有一种非常值得介绍的彩牌楼。每当有重大的历史事件,非常漂亮的彩牌楼就会突然出现在北京街头。

  据说从唐朝国人就有"结彩"的习俗。至于彩牌楼始于何代无从考证,盛行于清是可以肯定的。从康熙王原祁画的《万寿盛典图》中,我们即可看到彩牌楼已成当时非常普遍的民俗了。(见图200)

附图200 清代《万寿盛典图》中的彩牌楼

附图200 清代《万寿盛典图》中的彩牌楼

  解放前,北京有专门的"纸扎棚铺"。这个行当不但能为办红白喜事的扎制纸牛、纸马,还能"搭棚"、"抬杠",更拿手的绝活就是搭彩牌楼。

  还有所谓的素牌楼也是彩牌楼的变种。办喜事搭彩牌楼,办丧事自然要搭素牌楼。素牌楼并非无色,只是偏重冷色--黑、蓝及中间色黄。彩牌楼则偏重热色--红色,加少量的绿色及中间色黄。总之,绚丽也好,庄重也好,其彩牌楼的造型既简洁而又精美。目前,北京早已没有旧时的"纸扎棚铺"了。有幸的是这些老艺人的绝活至今仍然没有失传。直到1998年北京的大街又见到了这种多年不见的彩牌楼。由此可见,令人喜爱的艺术品,永远会保留在人们的心中。(见图202)

附图202 改革开放初北京街头搭起了彩牌楼

附图202 改革开放初北京街头搭起了彩牌楼

  1925年,伟人孙中山先生不幸仙逝。北京市民十多万人为孙先生送葬。十几万幅挽联、花圈、条幅挂满大街小巷。更为隆重的是北京的能工巧匠们特意为救国救难的孙先生搭制了一座素牌楼。(见图204)1928年北伐成功,国民党政权统一了全国。1929年5月孙中山先生的灵柩要从北京运往南京紫金山安葬。这时前门老北京火车站又搭起了迎送灵柩的彩牌楼。(见图205)

附图204 孙中山仙逝万民送葬前门箭楼搭起了彩牌楼像砖
附图204 孙中山仙逝万民送葬前门箭楼搭起了彩牌楼

附图205 为孙中山南运灵柩前门老火车站搭起了彩牌楼像砖
附图205 为孙中山南运灵柩前门老火车站搭起了彩牌楼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烧杀抢掠。慈禧太后听说西北乃属"生门"之地,就仓皇弃国西逃。当义和团民众打跑洋贼后,慈禧又厚颜回宫。到了城外听说城门楼子被烧,为了死要面子,就派京城市民为其搭制彩牌楼,以"迎驾回銮"。(见图206)

附图206 慈禧太后西逃回京时在烧毁的正阳门城楼上搭起了彩牌楼

附图206 慈禧太后西逃回京时在烧毁的正阳门城楼上搭起了彩牌楼

  1902年1月3日慈禧坐火车去石家庄,很少走出京城的皇太后,7日又赶回京城,火车到了马家堡(现北京南站)慈禧要换乘轿子。萧亲王赶紧在火车站搭制彩牌楼迎接慈禧回宫。图中是土、洋结合的仪仗队在现搭的彩牌楼前迎侯的场面。(见图207 )

附图207 马家堡火车站为慈禧太后赶制的彩牌楼

附图207 马家堡火车站为慈禧太后赶制的彩牌楼

  慈禧生前极其奢侈,死后也要大摆排场。1908年11月15日慈禧去世,其丧葬仪式中,就连焚烧的"纸扎"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图中的"龙头宝船"将要"开往"东陵焚祭。"宝船"上的牌楼如同真的一般。船上有兵丁护卫,船下面要靠无数"滚杠"开动。(见图208 )

附图208 慈禧"宝船"上的牌楼

附图208 慈禧"宝船"上的牌楼

  隆裕太后(1868-1913),也就是慈禧的侄女,作了光绪的皇后。1909年尊为皇太后垂帘听政。1912年清朝灭亡了。隆裕皇太后带着宣统皇帝在退位时向中华民国提出请求:"德崇(光绪)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民国政府对清室的要求宽大应允。1913年隆裕皇太后病死。袁世凯及清室为隆裕太后举行了大规模的公祭和丧葬仪式,并在故宫太和殿前搭起了彩牌楼。(见图230 )

附图230 故宫太和殿前的彩牌楼

附图230 故宫太和殿前的彩牌楼

  搭制彩牌楼属于手工艺,在北京这种手艺并没失传, 1998年为了迎接虎年之禧,蓝岛大厦又搭制了彩牌楼。(见图203 )

  北京的市民只要一有热闹的场面,必定要搭制彩牌楼。有些临时性的彩牌楼搭的如同永久性的牌楼一样的精致。下图为地坛庙会彩牌楼,现在这座牌楼早已拆除。(见图231)最近扩建莲花池后也搭起了半永久式的彩牌楼。(见图218 )

附图203 蓝岛大厦搭制的彩牌楼
附图203 蓝岛大厦搭制的彩牌楼
附图218 莲花池彩牌楼
附图218 莲花池彩牌楼
附图231 地坛庙会彩牌楼
附图231 地坛庙会彩牌楼

  北京搭制最大规模的彩牌楼是在开"亚洲运动会"的时候。当时在亚运村的村口搭了好几组彩牌楼。下面的图片只是其中之一组,而且只是半边牌楼的远眺。这是一组八柱两间分立街口两旁,足有两层楼高的大彩牌楼。楼间高挂四个大红灯笼。(见图233 )

附图233 亚运会彩牌楼夜景远眺

附图233 亚运会彩牌楼夜景远眺

>>继续<<

 
 
长海星缘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