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海星缘科技开发公司::牌楼,设计,小说,摄影
 
 

 

     附:《古代建筑九问》——(传统文化普及知识问答)

 一、“行什”是猴吗?

    古代宫殿的屋顶上除了正脊的两条大鸱吻外还有众多脊兽。一座多重檐的故宫角楼,竟有近百只脊兽。在北京故宫太和殿的一条垂脊上就有十只脊兽。这些神兽都来是干什么的呢?仙人骑鹤排在脊端首位,称为“仙人指路”。仙人之后神兽依次排列:一龙、二凤、三狮子、四天马、五海马、六狻猊(suānní)、七押鱼、八獬豸(xièzhì)、九斗(dǒu)牛、十行什(hángshí)。最后一名排行老十,也是古人凭着想像创造出来的鸟嘴双翅异兽。因为这“行什”是尖嘴猴腮的人形,难怪许多人都把他误认为猴。各种书上也都称其为猴。难道这真的是只猴吗?他加入到这支队伍里有何作用?其实这“行什”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雷神之造像。在龙王庙里不但能看到“雷公”的形象,还能看到他的妻子“闪母”的靓影。如此之多的神仙异兽是来帮忙祈雨的。这说明古人对宫殿失火真是吓怕了。宫殿的屋顶的四角直指天空,并由仙人带队这是一支阵容强大的消防灭火大军,尤其是“雷公”作后卫,一但失火想必会雷雨交加。只可惜如果真有火灾降临时,他们却都干瞅着。最后也只能随着大火的吞噬而共同升天完事儿。

 

 

 

 

400壁画中的雷公就是公“行什”的形象

二、“仙人”到底骑什么?

仙人是中国宫殿角脊上最前端的琉璃瓦装饰件。在古代,称长生不老之人为仙人。这是古代官式屋脊上唯一的人形,俗称“仙人指路”,戏称“走投无路”。相传仙人多骑鹤。有人说角脊上的仙人骑的是鸡,更离奇的传说仙人骑的是“妲己”。实际上古人的绘画理念是“重意不重形”。再有,陶塑多浑厚只能把鹤嘴塑短,而在这祥禽下的大长腿是鸡所没有的。无论是鸡还是鹤,在以前此琉璃饰件的仙人是没有坐骑的。宋代的角脊上是无座的“力士”。元代以后仙人才有鹤骑。此变化与元代皇帝主信道教有关。“仙人骑鹤”是典型的道教形象。仙人后面所率领的祈雨防火的队伍也都是与道教有关神兽。此形象被确立后流传至今。总之,这些仙人自元代以后在房上坐了上千年,除了有些仙人蓄胡子,有些仙人属少壮派外,从来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只有在颐和园排云门的殿顶上,竟有仙人骑怪“犼”的个例。凭猜测,古代匠人不会冒着被砍头的危险去和皇帝开这种玩笑,竟敢把个独出心裁的怪兽安在众将官的眼皮子底下。如果这“仙人骑犼”是皇帝的旨意,那么这座面向东北的怪“犼”是想对家乡诉说着什么,还是在无奈的呻吟?也许这里会隐藏着一段离奇而怪诞的宫庭密闻,或许另有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以待后人来揭示。                          

 

401仙人骑鹤                  402仙人骑犼

三、“栋梁”是梁吗?


   在古代建筑工程中,安装完明间最高点脊檩的时候,主人必定要举行上梁仪式。亲友前来致贺主人请客敬酒,因为这棵脊檩安稳后,整个大木构架就算完成了。除了檩中贴红纸,上写“上梁大吉”四个字,还要燃爆竹驱邪。仪式过后主人要大摆筵席招待工匠和来宾。后来有人发出疑问:明明是在上檩,为什么叫作“上梁大吉”呢?原来古代民房的明间都是用来作客厅的,并且要在明间供奉祖先牌位或家谱。所以对明间的脊檩非常重视。不但要选最好的木材,还为它取了个新的名词——栋梁。皇家建筑就更加讲究,在盖宫殿时还要对这棵檩件进行特殊加工。顶棚内的檩件都不施彩画,唯独对这根明间的脊檩要进行“雕梁画栋”。既然这棵脊檩已被称为栋梁了,所以对它的安装就不能叫“上檩”而称为“上梁大吉”了!至今,形容高级人才为“栋梁之才”也源于此。

 

403彩画栋梁

四、屋面为什么有“攮”?


攮,应读Nàng。为使屋面斜坡成为曲面而调整檩条位置的做法,古代称为:举架。就是自檐至脊逐步增加举高檩(桁)间的垂直距离。举架的目的是与步架(水平距离)相配合使得屋面坡度形成一条曲线,越往上越陡,越往下越缓和。这样的屋面形成“攮线”才能做到:“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溜远”。但许多书中都把这古建名称写为“起囊”,这会使人误解以为是起了大包的意思。攮者,推也。古代建筑的屋顶其坡面之中腰节缓慢下沉,屋面呈弧形使边檐翘起而称为:起攮。用现代语言来解释,起攮的主要目的是以此使的大量雨水能成抛物线向檐外排射而出,雨水远离墙面对建筑物的保护作用是肯定的。另外,起攮能使方正的殿宇出现优美的弧线不但显得活泼而又有外张力的表现。由此也充分地体现出古代建筑设计者的聪明才智和审美情趣。

 

 

 

 

 

 

 

  

                                

 

404屋面的抛物线       图405步架与举架

 

五、“栱”也是量具吗?

        斗栱是我国古代建筑最富特色的木结构件。春秋战国时期的《尔雅·释宫》、《论语》等文献中已经见到关于斗栱的记载。战国、汉代的青铜器、画像石、画像砖等历史文物中也已经有了斗栱的形象。枓栱是由方块形的斗与船形的栱合称为“斗栱”。木制“斗栱”主要置于屋檐下和梁柱交接处。斗栱的部件由两大部组成,下部方形为斗,上部船形为栱。层层叠叠交叉咬合构成榫卯托座以支承屋架,其中还包括“昂”等构件,此结构对室外可加大出檐的尺寸, 以防止墙和柱被雨水浸蚀。对室内可加高梁架的尺度,缩短梁枋跨度。秦汉以前斗栱较为简单,只有一斗二升。到明清两代已发展到九踩斗栱。在古代建筑中“斗栱”是不可割裂的组件。斗,原本是古代计量容积的器具,为倒梯正方型,量米容积约十或二十斤。以其形用在古建中,成为斗栱的基座,称之为“大斗”。升也是古代计量容积的器具,状如斗而容积小,十升为一斗。以其形用在古建中,成为斗栱的部件,升也寓意着升高。升是承托着上一层栱件的支点。“拱”和“栱”不是同一概念。在古建中,“拱”为瓦作中向上凸的“券”,而“栱”为木作的“斗栱”。实际上“栱”也是量器——古代天平。在斗栱种类的“花台科”里。斗栱中的溜金斗栱或挑金斗栱也是利用杠杆原理设计的木架结构,这个后尾部的栱件古人索性直呼其为:“秤杆”。实际上,“栱”也是量器。

406斗和栱
 

六、院子“哑巴”啦?

在古代建筑群中,会有“哑巴院”的出现。对“哑巴院”的解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说:“建皇陵初期,修建的工匠、民工都要等陵建成后到此处被迫吃药,变成哑巴,以免泄露地宫秘密。”我不知道这些哑巴会不会画图,不过,拿一张皇陵地宫草图叫这些哑巴民工来指认是不会有太大出入的。再说,皇帝也不会那么傻,非要在自己的“阴宅”里设计一个迫害民工的专用密处,以供后人来揭发批判他的非人之举。这种对“哑巴院”的解释以讹传讹地常期愚弄着世人。那么“哑巴院”是干什么的呢?古代文人爱竹癖石常耗巨资建园。并在花园中赏景观花、题诗作画。在古典园林中常常在廊隅墙角或庭院一隅设“哑巴院”。看来古代文人的“哑巴院”不是用来制造哑巴的。北京东城区朝内南小街,有一个南竹杆胡同(旧为八大人胡同) 51号院。坐北朝南的院内北屋东耳房的一侧,有条窄窄的过道儿,通向房后的“哑巴院儿”。哑巴院儿很是宽敞,并住着三户人家。如此看来“哑巴院”又到了民宅。有人说“哑巴院”就是没有另外出口的“死胡同”。可是,传统民居小院大都只有一个大门供住户出入,照这么说岂不全成“哑巴院儿”啦?


        目前,国内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也有“哑巴院儿”。在佛香阁下有座“德辉殿”。殿后是高42米的石砌高台,沿台前八字花岗岩阶梯“朝真磴”古语又称为:“大沓子”。可向上造往“佛香阁”。每当慈禧寿庆典礼时 “德辉殿”是中途更衣休息的必由之地。而“德辉殿”两侧就有“东哑巴院”和“西哑巴院”。院内有假山叠石、云步踏垛、桂树飘香、古木成荫。院侧有便门供太监出入。院北有三间琉璃瓦殿堂。殿内是一明两暗的开间。室内两侧间都有木榻长床和红木桌椅。靠北墙有一木板隔断墙,墙上各开一精致的门窗。这里是个狭窄的密室。

(见下图)从整个布局来看,这里绝非是迫害民工的密室,但这里的确是个很私密的处所。要用老北京的歇后语来说,这里只能:“拉屎攥拳头——暗使劲儿!”。因为东哑巴院是皇帝专用的男厕所,西哑巴院是皇后专用的女厕所。原来“哑巴院”是禁止喧哗的僻静之所。到了“哑巴院”和进了厕所一样,不要寒暄自管装“哑巴”就是啦。


当然皇陵中的“哑巴院”不是厕所,而是下葬时的祭祀场所。下葬时要绝对安静而且不能见天日,生怕惊动死者的“灵魂”。哑巴院顶部要有临时的上罩,下葬后再将遮盖拆除掉,两种“哑巴院”各有各的趣闻故

   

           408哑巴院暗厕

            

 

 

 

                    图407皇陵哑巴院 

七、小门楼还“如意”吗?

        北京的胡同里到处都是“四合院”。这也是京城的一大特色。而“四合院”都有一个更有特色的小门楼。所谓的“门楼儿”实际上是没有“楼”的。“楼子”只是专为大门建造的房间。在封建社会里,民宅的门楼是有严格的等级之别的。这种等级的排列大致是这样的:广梁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随墙门……。这种等级的排列是根据木门所在的位置和大门前的空间来决定的。如广梁大门的木门是安装在门楼中柱上的。门前的空间有半间房大。可有门丁或警卫把守。广梁大门不吊顶,房梁裸露故称“广梁大门”。金柱大门的木门是安装在门楼的“金柱”上的。所谓“金柱”实际上是门楼檐柱内的结构柱。在金柱和檐柱之间是方砖砌的“廊心墙”。相当于大门前有廊,其空间占门楼的四分之一。因“金柱”外露故称“金柱大门”。蛮子门的木门是安装在门楼中的檐柱之上的。木门前没有空间。以上的木门在门框与柱子之间有“余塞板”和边框。广梁大门和金柱大门都有四个门簪,两个雀替。门枕可用“抱鼓石”。暗示外人可以“击鼓升堂”。清代的“八旗”又分“满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八旗”皇族对“满八旗”以外的贵族鄙称“蛮子”。虽然也有达官显贵也只配享受“蛮子门”的等级待遇。“蛮子门”可享用四个门簪,但没有雀替。


 
北京东、西两城最多的门楼儿就是“如意门”。其门不可露出梁和柱,大门安装在门楼的前檐墙上。而且只配享用两个门簪。这门簪如同肩章上的两棵“星”,这对等级低下的阶层来说就够荣幸的了。“如意门”的门簪上都无一例外地雕有“如意”二字,故称之为“如意门”。这种门楼大概是受到南方“墙门”的启发或影响。其最大特点就是它的门头有各式各样的精美的砖雕艺术品。“如意门”在京城竟相媲美,砖雕艺术品层出不穷。就是这“如意”二字在“文化大革命”中竟成了剥削阶级反动思想的代表,一夜之间统统被“革命群众”砍了下来,以表示对“如意”的彻底决裂。现如今,虽然市政府全力抢救传统文化遗产,但人们再也看不到原装原配的“如意门”了。

 

409如意门

八、皇宫有“暖气”吗?


古代的宫殿前都有徊廊,其廊下都有特设的灶坑,每到入冬太监们就日夜烧炭为室内供暖。殿内地面就是冬季室内供暖的“暖地”。也称“火地”或“地炕”。暖地是中国古代宫殿非常先进的取暖系统。暖地在回廊两侧地面下有灶坑,每到冬季宫内太监在灶坑内昼夜燃烧木炭。这种木炭是用高挡红木特地烧制而成的,此“红炭”不但火力强、无烟气、燃烧时且有异香。特贡的木炭又被称为“皇炭”。

410皇宫暖地灶坑

炭火通过主烟道、支烟道通向室内地面。室内地面下有支墩支撑金砖,火势通遍地下各条烟道使室内温暖如春。因高档木炭无烟,余火由回烟道返回台基陡板石上的透空石雕的排气孔形成回路。比起西方宫殿的壁炉要先进很多,即无毒污染气又保护环境。

 

九、金殿和金砖是金的吗?


古代常用“金”来比喻贵重。昆明市有座金殿是清康熙十年(公元1837年)由平西王吴三桂主持修建的。全部用黄铜铸造的,只是鸱吻和宝顶等用鎏金装饰。古代的皇宫内的地面多用“金砖”铺地。“金砖”产于苏州及上海市松江县一带,其砖质地极细,强度很好。太湖水属酸性,腐蚀石灰岩而形成太湖石,其腐蚀质沉到湖底。因而湖底淤泥富含碳酸钙。将太湖淤泥的悬浮液导入沉淀池, 然后将这澄浆泥晒干。这澄浆泥再经过两冬夏的冻融后,再次加水成悬浮液进行沉淀。然后用这种沉淀的澄浆泥制成方砖坯,经过一年风干的砖坯入窑烧制。出窑前扪水而成青砖,凉干后浸入桐油中。青砖被浸透后再凉干,反复三次不得有丝毫“夹生”方可打包上船,经运河运至京城通州。验收官逐块查验,二十取一,其余十九块当场击碎,不使流散于民间。皇宫以此方砖墁地,反复研磨光如石板,击之如金属。质量如金且比金子还贵,故称:金砖。

411金殿宝顶

                                                         作者:韩昌凯  2006.7.6

      联系地址:海淀区皂君东里5431          邮政编码:100081

       联系电话:62198370    手机:13601125896      

电子信箱:hanchangkai@chxy.com.cn

互联网址:www.chxy.com.cn

 

 

 

 

 
 
长海星缘版权所有